2023-11-08来源:菠菜导航《求是》2023/21作者: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恢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面对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特别是三季度以来,随着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态势明显,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在增多、预期在好转,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和活力,也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增长持续恢复,服务业和消费支撑作用凸显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季度间经济增速有波动,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分别增长4.5%、6.3%、4.9%。在这种情况下,要准确研判经济运行态势,必须深入剖析波动背后的原因,从同比、环比、两年平均增速等多个角度客观分析经济恢复状况。总的来看,在服务业和消费加快恢复的带动下,经济增长总体回升,供需两端均呈现不少积极变化。
从运行态势看,三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明显。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三季度各方面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系统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切实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持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前三季度,GDP达91.3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三季度,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GDP同比增速比二季度有所回落,但如果剔除基数因素影响,两年平均增长4.4%,比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加快0.8个百分点。这表明,三季度经济增长总体上好于二季度,延续了恢复向好的态势。同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横向对比看,预计我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将名列前茅,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前三季度整体经济回升向好,是在外部需求走弱、国际环境变化不利影响加大,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一些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实属来之不易。
从生产供给看,服务业是经济恢复的“主引擎”。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最为明显,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之后,随着服务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活力稳步提升,服务业恢复也最快,成为带动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7%。从服务业内部看,这主要得益于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恢复向好,以及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成长。三季度,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60%。从月度看,7、8、9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5.7%、6.8%、6.9%,逐月恢复改善。
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来,消费回暖跑出“加速度”,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图为2023年10月1日,游客在三亚市天涯海角游览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郭程摄
从市场需求看,消费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以来,线下消费场景有序恢复,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消费回暖跑出“加速度”,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4.8%,比二季度提高10.3个百分点。从消费内部看,这主要得益于服务消费加快复苏,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快于商品零售额13.4个百分点。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居民文旅出行等消费十分火热,折射的是消费信心的提升,也孕育着经济恢复向好的活力。从月度看,7、8、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5%、4.6%、5.5%,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二、尽管面临总量和结构性压力,但就业形势总体改善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解决好就业问题、促进就业稳定,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年就业总量压力较大,2023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青年就业难和制造业招工难并存,普工难招、技术人员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扛起稳就业责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从前三季度情况看,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劳动力市场趋于活跃,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虽与二季度持平,但考虑到三季度正值暑期,受到气候炎热、灾害性天气较多、户外工作机会减少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实际上三季度就业形势在二季度基础上进一步向好。从月度看,7、8、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5.2%、5.0%,呈现逐月下降趋势。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扛起稳就业责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图为2023年10月19日,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暨“智选金华 青创未来”分会场在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老员工正与用人单位工作人员交流。人民图片 胡肖飞摄
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得益于一系列积极因素。一是得益于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效应。经济增长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经济体量稳步扩大,5.2%的经济增速对应的名义增量达3.8万亿元,为稳定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二是得益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效应。相比于其他产业,劳动密集度高的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优势明显。今年以来,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就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5.1%,已接近疫情前同期水平,服务业就业人员持续增加,其中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就业人员增加较多。三是得益于稳就业政策的对冲效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优化稳岗返还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拓展市场化就业空间,效果不断显现。前三季度,支出就业补助资金809亿元;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96万人,困难人员就业129万人,处于近年同期较高水平。
三、居民消费价格低位企稳,后期有望逐步回升
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走低,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事实上,分析研判价格形势既要看CPI,也要看核心CPI;既要看同比,也要看环比;既要看当前,也要看长远。综合各方面因素研判,今年以来物价回落主要是结构性、阶段性的,三季度物价低位有所企稳,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在增多,下阶段物价有望逐步回升。
CPI温和上涨,核心CPI总体稳定。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0.4%,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回落较多以及能源价格下降所致。食品和能源价格受季节、天气、地缘政治等影响波动较大,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总体稳定。前三季度,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上半年持平,月度之间波动较小,8、9月份核心CPI均上涨0.8%,特别是服务价格回升较多,反映了消费需求在逐步改善。从全球范围看,主要发达经济体饱受高通胀困扰,为应对通胀货币政策持续紧缩,对经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而我国物价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为稳增长政策发力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空间。
CPI同比低位企稳,环比连续三个月上涨。上半年CPI同比呈现逐步回落态势,7月份同比下降0.3%,8月份在消费需求回升、上年对比基数走低等因素作用下,CPI同比转为上涨0.1%,9月份同比持平,低位有所企稳。如果从环比看,CPI企稳的态势更为明显。随着消费需求加快恢复,7、8、9月份CPI环比分别上涨0.2%、0.3%、0.2%,连续三个月上涨。
下阶段,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前期影响物价下行的阶段性因素消除,物价有望逐步回升。从食品价格看,随着天气转凉以及节假日影响,食品消费需求增加,食品价格呈现季节性回升态势。9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0.2%,连续两个月上涨。从能源价格看,国际局势影响下能源价格可能高位波动,能源价格对物价下拉影响趋于减弱。9月份能源价格环比上涨1.3%,连续三个月上涨。从服务价格看,服务消费较为活跃,叠加节假日效应,服务价格有望延续上涨势头。此外,上年高基数影响也在减弱。
四、外贸韧劲继续彰显,我国在全球市场份额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冲击下外需明显收缩,不同经济体之间发展分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全球经济碎片化内顾化趋势日益明显。世贸组织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贸易量仅增长0.8%,比上次预测下调0.9个百分点。面对困难局面,我国依托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生产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力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外贸运行总体向好,贸易大国地位依然稳固。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0.8万亿元,同比微降0.2%,规模仍处在历史同期高位;其中出口额增长0.6%,横向比较好于周边国家。从月度看,9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4万亿元,环比连续两个月增长,规模创年内单月新高。初步测算,前7个月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同比基本持平。在贸易规模稳定的同时,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贸易新动能加快成长,国际竞争新优势不断塑造,推动外贸平稳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制造全流程、谱系全覆盖的轮轴企业,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为2023年10月7日,在安徽省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公司南区生产基地,员工在检验发往国外的轮对产品。人民图片 王文生摄
结构优化促进外贸发展质量提升。在外需疲弱、全球产业布局加速重构、引资制约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外贸外资结构优化,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前三季度,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65.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作为外贸经营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为53.1%,提高3.1个百分点。加力拓展与外资企业创新合作空间,制造业引资质量提升。前三季度,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8%。
外贸新动能带动作用增强。新能源相关产品出口较快增长,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前三季度,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合计同比增长41.7%,占出口总额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跨境电商作为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相较于传统贸易方式经营成本更低、交易范围更广、市场适应性更强,已经成为外贸企业获取国际订单的重要途径。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4.4%,保持较快增长。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高地示范成效良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前三季度,21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6%,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高至18.3%;海南自贸港进出口额增长20.3%。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效拓展经贸合作空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经贸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前三季度,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1%,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46.5%。雅万高铁开通运营,中欧班列平稳运行,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提质增效。截至9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7.8万列,运输货物超740万标箱。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货物63.3万标箱,同比增长14%。
五、积极因素累积蓄力,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有支撑
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形势,既要注意捕捉短期经济走势的边际变化,又要注重研判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潜力基础,在长短结合中读懂经济发展的“形”与“势”。
立足当前,经济运行的多个领域、多项指标呈现积极变化,恢复发展的动能正在积聚。一是经济循环在改善。在一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加力支持下,三季度以来要素流动趋于活跃,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同步回升,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衔接更加顺畅。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6%,比二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稳定在9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7.7%,在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降后首次转为增长。9月份,客运量、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64.7%、7.6%、9.9%。二是市场信心在回升。提振信心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扩大需求、还是优化供给,都要以提振信心为前提。针对市场预期偏弱的问题,各方面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作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抓手,随着政策落实落地、经济持续恢复,生产者和消费者预期均有逐步好转迹象,为下阶段经济继续恢复向好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连续四个月回升且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7%,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连续两个月回升。三是创新动能在成长。今年以来,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成长,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智能产品蓬勃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销售模式较为活跃,为经济恢复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7.4%、10.2%;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26.7%、63.2%、34.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升至26.4%。
着眼长远,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和许多有利条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发展阶段看,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区域间、城乡间资源配置优化空间广阔,追赶型增长还有很大潜力。从发展优势看,我国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特有的“制度优势”,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配套能力和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的“供给优势”,拥有来自14亿多人口和庞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市场优势”,拥有来自2亿多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人才优势”,拥有在应对各种复杂挑战中逐步积累的“调控优势”。这些发展优势没有变而且在持续提升,将继续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经历三年疫情后,我国经济运行仍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经济恢复必然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当前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外部压力仍然较大,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把握好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工作的有效衔接,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显效,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有力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在固本培元中持续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