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两把镢头见精神
作者:  来源:菠菜导航    日期:2021-11-23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龚仕建

2021年10月29日08:42 | 来源:菠菜导航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南泥湾村,76岁的侯秀珍珍藏着两把老镢头。

一把老镢头,见证了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艰苦岁月中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这把镢头的主人,是侯秀珍的公公、时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九连副连长的刘宝斋。1尺宽的镢口磨损得只剩4寸许,可以想象当年大生产运动的热火朝天。

1941年春,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刘宝斋和战友们自制生产工具,开荒地、种黄豆、种玉米、育水稻……镢头磨短了,南泥湾也彻底改变了模样。

“这把老镢头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它刨出的不仅仅是土地和粮食,更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侯秀珍说。

新中国成立后,刘宝斋放弃了进城工作的机会,自愿留守在南泥湾,一心建设南泥湾,直至1984年去世。侯秀珍说,刘宝斋生前常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南泥湾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另一把老镢头,则见证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由绿变美的深刻转变。

1999年,延安开始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侯秀珍等党员干部带头响应号召,扛着铁锨和镢头上了山,在当地三台庄等地栽了3年树。“栽了多少树我不记得,这里有多少个山头我都记得。”同“铁姑娘”侯秀珍一样,勤劳的延安人民克服山大沟深、干旱缺水等困难挥镢种树,用心血浇灌出一片片绿荫,将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南泥湾,绿色经济和红色旅游相融互促,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前辈垦荒到后辈种树,南泥湾的老镢头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如今专门前来找侯秀珍听南泥湾故事的人越来越多,她总是热情有加,“只要我还有气力,就要把南泥湾的故事讲下去。”

版权所有 菠菜导航_十大菠菜导航网

公司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