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胸怀与视域
作者:  来源:菠菜导航    日期:2023-09-05    浏览次数:

2023-07-17来源:菠菜导航光明日报作者:龚群

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为应对这一系列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价值理念的创新发展,同时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继承与发扬。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在当代的创新发展

“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理念,是对全人类的价值追求、价值理想和价值蕴含的深刻表达。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来把握人类的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胸怀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价值理念的继承发展。马克思的整个理论思维都把人类的命运、人类的自由解放置于中心地位。马克思从现实关系中来把握人类的存在状况,在他看来,不能使人类中的多数摆脱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位,也就无从实现人的价值。马克思思考人的解放,是将作为类存在物的全人类与现实中的个人联系起来,即只有当个人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自己作为类存在物的一员,并且社会的政治力量并不是与作为社会多数成员个体自我相分离的社会力量时,人的解放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的命运与整个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产阶级必须将一切被压迫和被剥削的阶级从统治与奴役他们的阶级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解放自己的著名命题。这无疑体现了马克思追求全人类自由解放的伟大胸怀。“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命题正是马克思的人类胸怀在当代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类共同价值的体现。在世界历史的当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基本内涵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

实现全人类自由解放的崇高目标,体现在马克思总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在讨论现实的个人时,总是在全人类的视域之下。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一命题中有两个关键概念:全部人类历史和个人。从个人出发,同时也就是从全人类出发,或对全人类的理论关照的基点在于个人。马克思所讲的个人是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的个人。马克思以其“现实的个人”观点批评费尔巴哈,指出费尔巴哈只看到抽象的人,或只是在感性范围内承认人是“现实的”或“肉体的”人。马克思对于现实的人的考察,其出发点是人的需要及其满足需要的活动,即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对人的生命的再生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生产与交往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在现实历史中,也就是在人的社会生产关系、交往关系和政治社会结构中处于怎样的状态。马克思说:“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对于人类的有机把握,正是从微观的现实个人出发,从而发现社会的内在结构以及人类的有机整体性。在这里,从现实的个人出发,也就是从人类整体出发,从人的类存在的本质上把握或告诉我们人是什么。而人的自由解放也就是人克服自己的异化,复归于人的内在本质,不是应由外在关系或扭曲的关系来占有现实的个人,而是使现实的个人自主地拥有社会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命题包含着这样一个价值命题,即人就是人存在的最高价值,实现人之为人的最高价值,就是人类的自由解放。

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到人类本质和人类整体的把握方法,是我们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指引。“全人类共同价值”包含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六大价值理念,是在现实条件下的普遍的人类个体的价值,也就是在现实条件下的全人类价值。同时,由于当代人类社会是以民族国家为单元而组成的人类共同体,因而,这一共同价值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价值。首先,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总体上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世界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深知和平的发展环境来之不易,为了美好生活的实现,每个国家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其次,追求国际公平正义,一个公平的国际规则环境是和平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最后,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价值共识。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全球发展需要国际规则的公平正义,而民主自由既是发展的国际政治条件,也是各国人民的理想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从全人类也是从作为人民群众的每个人的角度出发的,是与每个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上深刻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战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和平使人民安居乐业,而战争必然给人民带来灾难。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发出了解答当代世界时代价值之问、引领时代发展之路的时代强音。

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重要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结,是在当代世界历史的制高点上对当代人类价值共识的高度概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超越不同文明形态、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水平差异,在价值理念上的最大共识。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时代的大变化、历史的大变化和世界的大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70多年来的世界大发展,使新兴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合作发展与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和平发展成为人心所向。另一方面,南北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运行规则秩序上的不平等,导致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主义行径危害深重,全人类在追求和平,但和平状态脆弱,全人类在追求发展,但发展则呈现赤字;同时,不安全因素在增长,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新的全球困境,新的世界性难题正摆在全人类面前。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就是为走出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新的全球困境的时代应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当今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的最好回答。“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于当代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全人类的胸怀提出应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的价值准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文化基因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下观在当今世界发展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人类性,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下观在当代的体现。虽然中国古代的“天下”概念在地理外延上并非整个地球,但在概念的内涵意义上,首先,可以自然直观地看作是整个天空之下的人类所居住的世界。客观地看,古代中国人对于人类世界疆域的认知,由于受到地理知识的局限,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地球概念。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下概念在当代条件下的发挥。中国传统的“天下”概念是一个至大无外的包括海内外之宇宙的概念,因而在概念外延意义上完全可经过现代的转换而成为我们所说的全球意义上的概念。其次,这一“天下”概念就是古代中国人的人类世界概念。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天下并非指没有人类生存的地理空间,而是一个超越国家但包括国家的人类社会概念。在概念涵义上,至大无外的天下完全可以转换为当代的全球性概念和全人类之总体。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就是以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下”概念,来指称全人类。

“天下”又是一个政治哲学的概念。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没有天下之人,也就没有人类存在意义上的天下。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说,人心代表了天下。“天下”概念也是《孟子》一书中的基本概念。《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载:“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兴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天下定于一”,即能一统天下,“天下之人牧”,即管理国家和人民的人,这里的天下,即为“国家和人民”。“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孟子说出了那个时代人民最大的愿望,而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或民心代表了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强调的就是民心或人心这个最大的“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了对于全人类来说的共同享有、共同追求的理想与价值,从而也就意味着这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公,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追求与向往,是世界人民的民心所向。

天下为公所体现的共同价值追求,说到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天下观。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理念,我们党自创建之初起,就把人民的利益置于核心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人民利益就是党的最高利益,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牺牲在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放眼全球,以人民为中心的天下观完全可以放之四海。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古人说:‘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推动发展、安居乐业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世界各国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要增强人民发展能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发展局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也是对当代世界的贡献,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全人类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价值多元、价值冲突的当代人类世界中提倡价值上的共同性。价值共同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春秋时期的史伯就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里的“同”,即消除不同事物的矛盾,消除事物的差异或差别,“和”则是允许不同事物存在,允许不同事物间的差别与矛盾的存在,并且主张或允许对立面的存在来平衡事物的发展,任何事物都有着同等存在的权利,从而和谐共存,“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和而不同”实际上也就是在差异的对方发现能够与自己共同存在的共同点或共同之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古代晏子关于“和”的谈话深刻说明了“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和实生物不仅是对自然界中的不同事物和谐共生的写照,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启示意义,不同国家能够和谐共存,无疑在于不同国家间有着共同之处,或因差异之和而能产生互补。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全人类意义上最大公约数的价值,是协和万邦的价值展现。

概言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是站在当代人类历史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胸怀观照天下而提出的具有时代重大意义的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在当代的重大发展,反映了时代的价值需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协和万邦精神在当代的展现和弘扬。

版权所有 菠菜导航_十大菠菜导航网

公司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